新闻中心

参观登记

参展登记

2025年,大健康产业刚需时代的黄金期,养生指南引领行业变革之路

在当今社会,亚健康状态如阴霾般蔓延,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的调查数据显示,未来 20 年,40 岁以上人群慢性病发病人数将剧增三倍。这一严峻形势,敲响了健康警钟,也预示着传统医疗模式向“防、治、养”转变的紧迫性。大健康产业,作为这一新型模式的产业载体,正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其蕴含的无限潜力,被视作下一个蓝海。



一、大健康的内涵与外延

01.jpg

大健康,并非局限于身体无病痛,而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进行全程、全面、全要素的精心呵护。它追求个体生理与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和谐健康状态。实现大健康,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树立大健康观,教育上普及大健康知识,技术上创新突破,产业上多元发展,服务上细致完善。


在产业发展层面,传统医疗产业以单一救治为主,而大健康产业则强调“防—治—养”一体化。这意味着除了巩固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根基,还需大力拓展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保健品产业,以及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发展版图。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不仅能提升民众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还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二、大健康成为刚需的时代背景

02.jpg

从古至今,健康始终是人类矢志不渝的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彰显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诸多问题依然严峻。家庭因病致贫、医患矛盾频发、城市医院人满为患等现象屡见不鲜,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也如潜伏的健康“定时炸弹”,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沉重压力。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环境与方式的巨大变迁,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问题日益增多,大健康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刚需。



三、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03.jpg

当下,尤其是从即将到来的2025年开始,大健康产业正步入黄金时期,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筑牢根基。经济的腾飞带动民众对健康的投入与需求,为大健康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 2050 年将达 4.8 亿。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与需求度极高,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健康产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成为其飞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 85%,其引发的疾病负担高达 70%。但这些慢病大多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且可防可控。这一现状既敲响警钟,也为大健康产业的预防与干预服务提供了巨大施展空间。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从 2008 年的 6.68%预计到 2023 年已经达 24%。民众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大健康产业的推广与普及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四、治未病与自我保健的关键作用


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在于治未病,即阻断慢性病的发生源头。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错乱起居、不健康的情志等不良生活习惯是慢性病滋生的温床,但通过自我保健,这些慢性疾病大多可有效预防与规避。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陈洁曾强调:“疾病预防关键在自我保健,个人有责任与权利对自身健康负责,并充分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掌握生命健康科学常识并付诸实践,八成心脏病、中风、II 型糖尿病及三分之一癌症的患病风险可大幅降低,这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意义非凡。


五、大健康产业的全新机遇与养生指南实践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东风下,大健康产业如旭日东升,步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朝阳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却也意味着蕴含无限可能与丰富投资机会。


养生指南健康素养提升训练营便是大健康产业浪潮中的创新实践范例。它巧妙融合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与西方健康管理概念,落地全生活养生主张。中医养生文化注重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从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整体调理;西方健康管理则在数据监测、精准干预上独具优势。二者结合,使训练营养生方案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科学精准性、有效性。


联系我们

参展咨询

浙江英富曼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总 机:4008-528-398
联系人:宋先生
手 机:13370055003
邮 箱:78268559@qq.com


 
  •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展会资讯

Copyright © 2012-2024 杭州国际保健展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3027309号-2